为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培育深厚人文素养,我院于1月18日至2月12日举办了“文萃承新·典韵启思”读书活动。本次活动紧密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关键主题展开,结合地理专业特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深入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火花的平台。
读书交流会是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之一。师生们围绕《中国地理遇见古诗词》《红楼梦》《追风筝的人》《孔子传》等经典著作展开深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结合地理专业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剖析书中内容,挖掘其与地理学科的内在联系。
在对《中国地理遇见古诗词》的探讨中,学生们通过对古诗词中地理意象的解读,深入理解了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与文化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分析了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地理特征,探讨了地理环境对诗词创作的深刻影响,展现了地理学科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例如,通过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的分析,学生们探讨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诗人情感的触动,体现了地理与文学的交融。
在交流《红楼梦》时,学生们从地理视角出发,分析了大观园的园林布局与地理环境设计,探讨了其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联。通过对书中地理细节的剖析,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文学名著的理解,也提升了地理专业素养。例如,通过对大观园中水系布局的分析,学生们探讨了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知识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追风筝的人》则引发了学生们对阿富汗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的思考。通过分析书中所描绘的阿富汗地理特征与社会变迁,学生们探讨了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体现。例如,通过对阿富汗喀布尔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分析,学生们探讨了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孔子传》的分享则引导学生从地理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角度,探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联。学生们分析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思想传播的影响,以及思想文化对地理空间的塑造。例如,通过对孔子在鲁国、卫国等地的活动轨迹分析,学生们探讨了地理环境对儒家思想传播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在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价值。
“文萃承新·典韵启思”读书活动的举办,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火花的平台。通过经典著作的阅读与分享,学生们从地理专业视角挖掘文化内涵,探索文化与地理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地理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活动也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培养了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此类读书活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