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国共青团杂志》《今日头条号》报道了城市与规划学院“农旅融合绘新景,青春助农促振兴”实践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相关链接: https://m.toutiao.com/is/jSkCotx/?=深入苏北沿海巴斗村,探寻农旅融合新成效 - 今日头条
https://my.mbd.baidu.com/r/L286kIcGNq?f=cp&u=79bacf1bb90533fb
原文如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目标, 2022年7月20日,盐城师范学院“农旅融合绘新景 青春助农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以苏北地区村域尺度农旅融合发展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东台市巴斗村农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团队成员通过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收集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相关数据等形式探究当地村庄农旅融合发展规模、类型和问题。
靠海吃海,坚持提供最具渔村特色的体验
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特色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海洋是巴斗文化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滨海渔村,巴斗村充分利用自身的海元素,以充满海味的、朴素的民宿取代豪华的酒店。在沿海滩涂既开发了适合老少妇孺的山水滩,又增设了对年轻人胃口的皮筏艇和烧烤,尽可能的迎合市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在与巴斗村王主任的访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巴斗村的蔬菜都是不打一点农药的绿色产品,免费提供给前来旅游的游客食用或亲自采摘,也可以让游客作为土特产带走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国家提出休渔期以来,渔民们积极响应号召,仅在可以捕鱼时期捕捞的海产品数量也十分可观,近年来每一条船的利润都能达到五十万元左右。休渔期期间,村民捕捞贝类的海鲜。由于巴斗村特有的水域条件和良好的水质,这里的海鲜肉质鲜美,别的地方都吃不到这种口感。正如王主任所说:“想让游客来我们这吃到真实的海产品。”此外,村部还让老百姓自己发展第二产业,做当地的海服。梭子蟹捣碎、鱼晒成干、文蛤榨成酱……主动继承老一辈渔民的文化,往文旅公司方面转型。巴斗村的做法成效显著,“村里农旅融合发展的第一年国庆节,在我们巴斗一号饭店排队用餐的游客甚至吃到了凌晨三点,村里的方便面都全部卖光。游客必点的巴斗黄牛肉和文蛤,连盛产海鲜的海南岛的游客都来吃!”谈到这里,王主任忍不住自豪道。
接下来,巴斗村将继续发展旅游业。以海为主题,打造生态农业。巴斗村叶书记有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建民宿、饭店只建一两家,利用土生土长的鸡鸭鹅和绿色蔬菜走饥饿营销模式,在外树立口碑,再吸引一批图新鲜的游客。”叶书记对巴斗村未来充满信心!
发展经济,坚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肯干是巴斗人民致富的关键。在发展初期,老百姓不支持也想不通,因此困难主要是资金。除去上级政府帮村里筹集的资金,村委也自掏腰包出了一部分。巴斗村叶书记自己的七八条渔船宁可雇人去管理,放手自己的产业来带领老百姓,为的就是民意,老百姓相信你,才会跟着你去做。在村干部们的带领下,农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村里第一产业有渔民出海,第二产业有商人做生意,现在重心转向第三产业,重点搞旅游业的开发。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得知,如今需要人来做小工只能去村外找了,因为村民们做自己的产业收益极高,仅仅半天就能挣五百块钱,村里每个老人手里都有几十万,已经发展到了路不拾遗的阶段。
王主任说到:“把这搞好了,老百姓都很支持,你只要带着老百姓致富,他们就愿意跟着你做。”如今的巴斗村里经营模式也多种多样,村里和老百姓一起搞、老百姓自己搞,或者是老百姓把房子租给村里都是可以的。村里带头,村民发展,拿集体份地做示范,村民股份可占一半。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发展,都由村里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投资,既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规模效益,又避免了村民的抢客心理。政府开发的养殖区,老百姓投资份地,每人每年能分到五万元左右;集体份地也有几百亩,老百姓能分到70%左右;村民租给村里的房子,村里也只拿一点提成,其余全部返还给老百姓,真正实现为民服务。
村民素质较高,卖的农副产品都是游客尝好了再卖,客人可以讨价还价,但他们绝对不会卖坏的、黑心的东西,因此赚来了大批回头客。此外,巴斗村经常在上海做宣传做活动,当地的文蛤在上海十分出名,同时也引进上海的好产品,让游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保护生态,坚决抵制任何污染环境的可能
环境是巴斗旅游兴旺的基石。巴斗村为了生态环境一个工厂都没建立,海水养殖也格外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据实践团成员访谈了解,原本村部后面400米的烂绿柏已经全部被清理掉了。村里聘用了专业的保洁团队,不用老百姓出力。每天固定有七个保洁工打扫卫生,每年都有几十万花在保洁上。巴斗村王主任表示:自己每天都会监督卫生状况,例如自己拍五十张照片,保洁就要返回五十张打扫好的照片,不合格的都有相对应的处罚。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很强,家家户户务农务工的,基本也都注意自己家的整洁。王主任在访谈中表示:“游客来的第一点,首先就是看你这个环境,还有你这个民宿的卫生。” 现在游客素质也很高,不会乱扔垃圾,村里也准备了专用垃圾桶给游客使用。“一定要保持我们的生态,生态很重要,巴斗村在发展的路上有好的都学习,有污染的坚决不接纳。”王主任多次对我们强调。
经过一天的访谈和实地考察,实践团队员们表示他们对东台市巴斗村农旅融合发展有了更加生动的、全方位地认识,不仅体会到渔民的勤劳勇敢,也看到了上至书记、下至每一位村民对巴斗村农旅融合发展做出的努力。在未来,盐城师范学院“农旅融合绘新景 青春助农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会立足地理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色,结合苏北地区村域尺度农旅融合发展需求,进一步分析苏北地区村域尺度农旅融合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农旅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振兴,加速美丽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贡献青春力量。
8月23日,《中国青年网》报道了城市与规划学院“农旅融合绘新景,青春助农促振兴”实践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相关链接:
原文如下:为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才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了解黄海之滨乡村的产业发展状况, 2022年7月20日,盐城师范学院“农旅融合绘新景 青春助农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以苏北地区村域尺度农旅融合发展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东台市巴斗村农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团队成员通过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收集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相关数据等形式探究当地村庄农旅融合发展规模、类型和问题。
靠海吃海 坚持提供最具渔村特色的体验
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特色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海洋是巴斗文化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滨海渔村,巴斗村充分利用自身的海元素,以充满海味的、朴素的民宿取代豪华的酒店。在沿海滩涂既开发了适合老少妇孺的山水滩,又增设了对年轻人胃口的皮筏艇和烧烤,尽可能的迎合市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在与巴斗村王主任的访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巴斗村的蔬菜都是不打一点农药的绿色产品,免费提供给前来旅游的游客食用或亲自采摘,也可以让游客作为土特产带走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国家提出休渔期以来,渔民们积极响应号召,仅在可以捕鱼时期捕捞的海产品数量也十分可观,近年来每一条船的利润都能达到五十万元左右。由于巴斗村特有的水域条件和良好的水质,这里的海鲜肉质鲜美,别的地方都吃不到这种口感。正如王主任所说:“想让游客来我们这吃到真实的海产品。”此外,村部还让老百姓自己发展第二产业,做当地的海服。梭子蟹捣碎、鱼晒成干、文蛤榨成酱……主动继承老一辈渔民的文化,往文旅产业转型。
巴斗村的做法成效显著,“村里农旅融合发展的第一年国庆节,在我们巴斗一号饭店排队用餐的游客甚至吃到了凌晨三点,村里的方便面都全部卖光。游客必点的巴斗黄牛肉和文蛤,连盛产海鲜的海南岛的游客都来吃!”谈到这里,王主任忍不住自豪道。
接下来,巴斗村将继续发展旅游业。以海为主题,打造生态农业。
发展经济 坚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肯干是巴斗人民致富的关键。在发展初期,村民不支持和资金都是大问题。在上级政府和村委的共同努力下,农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给村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村里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在重心转向第三产业,聚焦旅游业的开发。
王主任说到:“你只要带着老百姓致富,他们就愿意跟着你做。”巴斗村的经营模式也多种多样,村民合办,百姓自办,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发展,都由村里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投资,既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规模效益,又避免了村民进行恶性竞争。政府开发的养殖区,老百姓投资份地,每人每年能分到五万元左右;集体份地也有几百亩,老百姓能分到盈利的70%;村民租给村里用于办民宿的房屋,除去少部分维护费用,其余全部返还给老百姓,真正实现为民服务。
村民素质较高,出售的农副产品绝对不掺黑心,因此赚来了大批回头客。此外,巴斗村经常在上海做宣传做活动,当地的文蛤在上海十分出名,同时也引进上海的优质产品,给游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保护生态 坚决抵制任何污染环境的可能
环境是巴斗旅游兴旺的基石。据实践团成员访谈了解,巴斗村为了生态环境没有建立任何工厂,海水养殖也格外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村里聘用了专业的保洁团队,每天固定有七个保洁工打扫卫生,每年都有大量资金花在保洁上,王主任也会亲自监督环卫工作的进行。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较强,家家户户都注重自己的卫生。现在游客素质很高,极少乱扔垃圾,村里也给游客准备了专用垃圾桶。小到垃圾桶,大到发展策略,五一不彰显着巴斗村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一定要保持我们的生态,生态很重要,巴斗村在发展的路上有好的都学习,有污染的坚决不接纳。”王主任多次对实践团强调。
经过一天的访谈和实地考察,实践团队员们表示他们对东台市巴斗村农旅融合发展有了更加生动的、全方位地认识,不仅体会到渔民的勤劳勇敢,也看到了上至书记、下至每一位村民对巴斗村农旅融合发展做出的努力。在未来,盐城师范学院“农旅融合绘新景 青春助农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会立足地理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色,结合苏北地区村域尺度农旅融合发展需求,进一步分析苏北地区村域尺度农旅融合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农旅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振兴,加速美丽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美好蓝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