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14:00,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此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艾四林教授通过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秦宣教授以“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引入,分析此次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王炳林教授从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增强抗疫必胜信心。冯秀军教授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引导青年大学生担当历史使命,扎根青春梦想。
城市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在线上收看,并分享观看后的体会和感受。
团总支书记王寅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伤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震撼和感动,一批批中国青年不惧艰辛投身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与时间和死神争分夺秒,默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从他们的身影中,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爱国主义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有责任要让同学们明白:爱国,不止是口号。要引导同学们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的结合,扎根于祖国的广袤大地中。越是危难关头,越要引导同学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此刻,我感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医者仁心,救扶中华儿女之体躯;师者之道,匡正中国青年之精神。
学工办副主任杨珊珊谈到,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要切实做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思想的引导员、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员、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员、学生在线学习的服务员,引导同学们立足学业专业,在学习和实践中开拓进取,用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为战疫贡献力量。在今后工作中,要将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青春力量,转化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鲜活素材,在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珍惜韶华,勤学奋斗,用读书积蓄力量,用行动肩负责任,用过硬本领来回应时代挑战和责任担当。
辅导员马睿婷说:“在昨天的思政大课上,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分别以《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总结历史经验 增强必胜信心》《战“疫”里最美的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向我们解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讲述了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当下,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有责任有使命用自身行动来引导学生们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学生们用知识积聚力量、用专业本领做坚实后盾,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人文174班裴宁同学谈到,时代是出卷人,疫情阻击战便是一场大考,新时代的大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党和国家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思政大课”中有一句话令我特别感动,“03年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换我们守护你们”,在疫情面前,中国青年是战“疫”的主力军,我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我们更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将青春梦想扎根于祖国的广袤大地,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海洋185班许榕榕同学看完“思政大课”后说:“面对如此艰险的疫情,我们中国的表现让人自豪,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虽不能奋战一线,但我能在一线后,为家乡防疫做贡献。我始终相信,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学习,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地科191班虞可欣同学表示,青年,应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青年,应有所担当,努力奋斗,谱写美好青春。疫情期间的每一个好消息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背后是不断提高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水平。疫情如令,责任如山,无论是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交通警察、环卫工人,都使我明白:爱国就是最大的责任担当。这次疫情大考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磨难考验中不断前行、不断奋进。面向未来,我们要有风险防患意识,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身,努力打好扎实的师范基本功,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像钟南山爷爷那样值得敬佩的人,为国家、为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